为了谋划河南发展大计,探索中原崛起之策,2010年6月8日至9日,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和河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合在开封举办了“中原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来自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全国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构建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进行了专题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国家发改委国土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社科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怀廉,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出席论坛。农工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厉无畏在讲话中指出,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重要的工业大省和文化大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已做到全国布局。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先后有13个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态势下,河南究竟应该如何来定位、如何来发展已成为当前河南省面临的最紧迫、最现实的重大问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专家学者要一如既往的关注河南、支持河南,帮助河南完善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思路,帮助河南在中央层面呼吁,为河南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中原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深化了研究。关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河南正在研究的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路,无论从全国发展大局还是河南自身发展实际来看,都十分必要,是多赢之举、顺势之为;不仅理论上有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而且实践上可行,具有付诸实施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不仅承载了中原崛起的丰富内涵,而且顺应了全国深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新形势,丰富和细化了中部崛起规划,呼应了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总体战略部署。专家指出,目前在河南周边,已经有很多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位于中间地带的中原地区却还处于空白状态。河南是古老与年轻、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经济与文化的奇妙融合体,不仅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而且也是工业大省,GDP稳居全国第五位,河南具有了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具备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条件,要重新认识河南,充分发挥河南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作用。构建中原经济区,将这些优势和条件打包整合,形成一种共识,有利于引领河南未来的发展,并与相邻区域的发展形成呼应。专家认为,设立中原经济区的构想立意高远,无论从全国发展大局,还是从河南自身发展来看都极为必要:一是可以增益中原、兼济天下,不仅是振兴中原的历史选择,也将助力全国的发展;二是可以重塑格局、回归中心,摆脱逐步被边缘化的处境;三是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专家提到,“十二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家的区域规划重点是跨省的,因为现在区域间的壁垒主要在省与省之间,而且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方也是在省域的边缘地区。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实际上就是一个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带动周边省份边缘地区发展的战略,符合国家发展的整体思路。
在准确把握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上,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既要有利于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又要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走弯路;既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又要符合市场化、专业化原则,产业承接和发展要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既要与现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又要有超前意识,考虑到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阶段的跃升。同时,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要彰显区域特色,立足当前产业结构偏重,城镇化进程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现实,以新型工业化、低碳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为主线,努力探索一条集约、高效、绿色、和谐、开放和可持续的区域发展之路。还有专家认为,农业现代化在河南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应打造为中国的农业特区。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实际贡献大、发展潜能强的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高地,引领大农业的发展。河南具有悠久农耕历史,优越的资源禀赋,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在河南建立农业高地,构建包含粮食生产、食品加工、高附加值生物产业在内的现代农业基地,有利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探索了路子。专家们认为,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再重复沿海地区发展的老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具有中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在推进城镇化方面,统筹“三化”发展,要着力培育增长极,重点发展中原城市群。中原地区塌陷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发育不良,城镇化水平低,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做大做强中原城市群,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加快工业化方面,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走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处理好新型工业和农业、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工业和环境、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工业内部的关系。要着力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中原经济区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河南要建设中国农业第一高地,必须重点发展粮食、食品和生物产业,尤其是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国土开发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高速、高通达、高覆盖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实现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相互联通,以及公交、城铁、地铁无缝对接。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要彻底打破行业垄断,真正放开重点领域的市场准入,要建立健全包括财税支持、金融、科技和教育培训在内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金融创新方面,要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中小型金融,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尤其是参考孟加拉模式发展微型金融。中原经济区是个农业大区,应该在农业保险上先试先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之路,有效化解农业发展的风险。要发挥郑州期货交易市场的作用,其发展不仅要着眼全国,还应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小麦期货交易的领头羊。在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方面,中原经济区人口多,内需潜力大,要把潜在的人口优势变成现实的市场优势,应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以城市化为引领,以增加居民收入为目标,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河南是文化大省,有深厚的积淀,有辉煌的过去。但观念相对落后,教育不先进。呼吁河南开展一场自下而上的中原新文化运动,要让现代教育惠及新公民,至少从儿童做起,让时代精神激励新的发展,让优秀传统焕发新的光芒。
三是扩大了影响。出席论坛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一如既往地关注河南、支持河南,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帮助河南开展构建中原经济区的研究,帮助河南在中央层面呼吁,为河南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浪网、搜狐网、河南日报、大河报、大河网等新闻媒体对论坛给予了重点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四是锻炼了队伍。举办这次中原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有效地整合了我省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力量,锻炼了这支队伍,提升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各民主党派进一步把握了中心,吃透了省情,与全省工作大局贴得更紧,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方向更明,信心更足,呈现出人人思干谋发展、争先恐后做贡献的良好态势。
举办中原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是河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四个重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原崛起的具体措施。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以论坛为载体,进一步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和优势,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原崛起建言献策、作出新贡献。
(省委办公室整理)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4号 备案号: 豫ICP备09037814号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河南省委员会